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

Preview:《新店美男子》之第一名的滋味

cooked by Eunice

第一名的滋味

童年回憶中 充滿父親的身影

己刊載於《講義》雜誌20078月號

    即使事隔多年,小學四年級那次的學期考試,始終鮮明地烙印在腦海裏,原因不是因為拿了全科滿分,而獲得全校第一名。老實說,上台從校長手中接過獎狀時的風光,已隨著時間的流逝,漸行漸遠,終至模糊不清;然而,卻有七種滋味,一直縈繞在記憶之中,使我回味無窮,難以忘懷。我想,正是這些滋味,勾起我對第一名的記憶,也正是這些滋味,讓我始終記得父親興奮的笑容。

    小時候,我喜歡上學,也滿心期待考試的到來。但對於開學必須繳交的「學生家庭狀況調查表」,卻充滿莫名的恐懼及不解的困惑。尤其是父親職位一欄,總是我認為最難勾選的一項。因為,以身為廚師自豪的父親,由於身體狀況不佳,其實並沒有穩定的工作。所以,我常在「商」與「無業」之間徘徊游走。例如,填寫調查表時,父親剛好有工作,我就會如釋重負地在「商」的空格中,用力打勾。

    可是,這樣的情況不常出現,更多時候,父親都是在家休養待業,而我又不想在「無業」一欄打勾,以免讓父親變成無業遊民。最後,我的困惑終於在無意間瞥見的「自由業」中得到安頓。

    「自由業」的父親,常在中午為我送來親自烹煮的麵湯,及我偶爾忘記放入書包的作業到學校。每當同學疑惑地問「為什麼你爸爸不用趕著去上班,還有時間幫你送東西到校」時,我總是理直氣壯且得意地回答:「因為我爸爸上的是自由業的班。」十之八九的同學,聽完會露出羨慕的表情說:「好好哦,我也希望我爸爸上自由業的班,這樣就有好多時間可以陪我了。」

    的確,童年的回憶中,總是充滿著父親的身影……

    假日時,愛好美食的父親總喜歡帶著我們一家人,尋找隱藏在都市巷弄間的日式料理店。父親對這些藍色布幔後面的世界,似乎是情有獨鍾。

    每當我們坐定等待食物上桌時,父親總會專心地聞著飄在空氣中的氣味,待食物上桌後,父親便會閉上眼睛,仔細地品嘗,最後十分自信地向我們宣布廚師使用的調味材料。父親品評時的專注神情,成為我對日式料理的最初印象。

小學二年級,某次考試數學只拿了八十九分,當天放學回家後,我懊惱地將自己關在房間內,不肯出來吃晚餐。父親看到我如此傷心,便安慰我不要太自責,下次好好努力才重要。

    果然,我的成績漸有進步,小學四年級時,甚至拿到六科滿分及全校第一名的「殊榮」。父親高興地將獎狀拿去裱上玻璃金框,並慎重地向全家宣告,我將得到一份超級大獎,那即是接下來的一周,每天晚上都有一頓他為我精心設計的大餐。

    首先登場的是我最愛的排骨飯大餐。父親細心地選用數種中藥鋪抓來的香料,調配獨門醬汁,將肉排敲打後,放進醬汁中,醃到入味。待油鍋熱時,父親將已醃飽且沾滿白色粉末的排骨,輕輕地滑入鍋中,此時吱吱作響的聲音及撲鼻而來的香味,早已令我食指大動。

    周二登場的是蛋包飯。父親先表演單手敲蛋殼的絕技,只見一會兒功夫,兩顆蛋自父親雙手中應聲滑落到白色的瓷碗裏。打完蛋後,父親熟練地將蛋汁平鋪在圓底鍋上,幾秒後快速翻鍋,一張半熟蛋皮在空中漂亮地翻滾一圈後,又服服帖帖地躺回圓底鍋上。接著,父親再將已備好的番茄炒飯倒入鍋中,輕鬆做出一個圓鼓鼓且沒有絲毫破綻的半月形蛋包飯。那是有點焦又有點酸甜的滋味。

    周三是天丼。只見父親故做神祕狀地背對著我們埋首料理,好一會兒,原先只聞其響不見其貌的食材,終於以最完美的樣態,在我目不轉睛的驚歎聲中呈現。那種鮮美酥脆的味道,直到現在想起,還會忍不住垂涎三尺。

    周四的咖哩飯,黃稠稠的軟泥中,點綴著朵朵鮮綠的花椰菜及紅通通的胡蘿蔔花瓣,白色微酸的蘋果丁搭配入口即化的牛肉塊,真是一場視覺與味覺的世紀饗宴。

    周五是鱈魚飯。不同於前幾日料理的繁複程序,父親決定以呈現食材原味的方式,烹調今日的晚餐。喜愛海鮮的父親,最常講的一句口頭禪即是:「最厲害的廚師,就是要有好眼力挑到最新鮮的食材,並且用最簡單的方式,呈現出食材本身的獨特味道。」我依稀記得,那片厚實的清蒸鱈魚,伴著香Q的白米飯,被精心地擺放在白色瓷盤上。白白的視界,卻有著藍藍的海洋味道。

    周六是海鮮烏龍麵。父親特別使用日式料理店常見的小湯鍋及木湯匙,滑溜溜的烏龍麵,配上大大的草蝦、張開大口的文蛤、一圈圈的花枝及數片翠綠的青菜。我敢說,這是我有生以來所嘗過最美味的麵食料理。

    周日壓軸的主角是米粉湯。一大早,父親即提著菜籃,到市場採買豬大骨及烏骨雞的骨頭等材料;回家後,只見父親一頭鑽進廚房,開始準備晚上要使用的湯頭。別小看米粉湯這道街頭巷尾小吃攤常見的菜色,在我得到第一名超級大獎的獎項之中,米粉湯可是父親最花時間料理的一道晚宴。父親說:「最簡單的菜肴,往往是最花功夫的。」而我也的確在喝過父親為我精心準備的米粉湯後,深刻地感受到他對我的期待及關愛。


    原來,食物的滋味,不僅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;原來,食物的滋味,還可以是情感交流的連繫。第一名的滋味,就是父親給我的人生的最好禮物。

2016年2月26日 星期五

Preview:《新店美男子》之堅毅的銀娜


    蕭女士,是「七友畫會」中馬壽華的媳婦。她七歲時,因為戰爭的緣故,從中國到德國,直到二十多歲後才來到臺灣。她年輕的記憶裡,始終覺得自己與外界格格不入。在德國時,她雖能說口流利的德文,但卻有著東方人的面孔;而來到臺北後,雖有著與大家一樣的長相,但卻無法輕鬆地以中文表達。
    儘管如此,我卻對她一見如故。
    為了研究馬老先生的畫作,曾多次到訪。記憶中,馬漢寶老師在談話之間,有時忘了某些人名時,便會自然地轉頭望向師母(蕭女士),此時,她總能不急不徐地說出馬老師心中所想的那個名字。
    有時,我為馬老先生的畫作拍照,拍到頭昏眼花時,也可以看到她已悄悄地為我放了一盤點心。某次,我帶著小兒一起前往拜訪,蕭女士聽到小兒說起企鵝時的快樂神情,不一會兒,她便拿出一隻充氣的企鵝玩偶送給他。

    我似乎明白,也許是蕭女士的童年經歷,使得她總可以不動聲色地,讓人感動於心。

2016年2月5日 星期五

Preview:《新店美男子》之中和人瑞剪報




曾祖父邱金枝的相關報導,由祖父邱屋收藏,堂弟騰緯整理。

Preview:《新店美男子》之三代同堂


中間有著白色長鬍鬚、穿長袍、戴帽子,且目光炯炯的長者,是我的曾祖父。
曾祖父生於民國前五十八年,即西元1854年,那年是清咸豐四年,日本江戶時代的安政元年。曾祖父的一生,跨越了清代咸豐、同治、光緒、宣統等四個皇帝來到民國時期,同時也橫跨了日本江戶、明治、大正來到昭和時代。期間,中國結束了封建統治,日本也展開了明治維新,臺灣也在太平洋地區,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。這是個東亞近代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!因此,曾祖父102歲生日時,當時的報紙甚至特別加以報導,鄉長、議員等地方人士,還親自帶著壽桃登門祝賀呢!


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

Preview:《新店美男子》之五姊弟


父親(右一),上有兩個姊姊及一個哥哥,下有一個弟弟。
大姑姑的手很巧,擅長裁縫。小時候,我最喜歡陪她去買布料。她總是會仔細地用手觸摸,並鑑定布料的材質。有時,她會問我喜歡什麼圖案,這時我便知道自己將有一件特別的「訂製服」了!大姑姑做給我的衣服,多為洋裝的款式,雖然樣式簡單,但在細節處,總藏有驚喜。我曾經問她為什麼不做比較花俏的款式?她回答:「衣服是給人穿著舒服好活動的,尤其小孩子活動力強,所以簡單的款式比較合宜。」雖然如此,我發現大姑姑會以漂亮的印花圖案,來為簡單款式的洋裝,增添可看性。記得有次我參加寫生比賽時,由於穿著大姑姑為我縫製的印花洋裝,而受到許多攝影師的青睞。
的確,服裝的款式與印花,是可以發揮相輔相成的功效呢!

Preview:《新店美男子》之偉士牌


cooked by Eunice

叔叔有一台很炫的偉士牌機車。
印象中,那台酷炫的機車,是叔叔追求嬸嬸時的代步工具。隨著堂弟的出生,叔叔也換了一台車子。於是,偉士牌機車便成為我家的一員。
小時候,機車駕駛前的位子,是我獨享的寶座!毎當父親騎著它載著我時,我總會將小手放在機車的儀表板上,幻想自己正在駕馭這匹白駒。那種乘風翱翔的快感,令人有種飄飄然的幸福呢!